歡迎來訪江蘇帕卓管路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官方網站!
歡迎來訪江蘇帕卓管路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官方網站!
美國是全球儲能行業*重要的市場之一,隨著光伏和風電裝機量的快速上升,電力系統的不穩定促進了清潔能源配儲比例的大幅提高,疊加國家政策和儲能技術等多重因素的驅動,美國儲能裝機容量快速增長。
受IRA補貼政策落地影響,2023Q2美國儲能裝機取得了歷史*好成績,迎來了創紀錄的增長。但受并網排隊積壓影響,Q3以來裝機量走弱,市場預期下調。
目前美國已出臺簡化流程、加快并網的新政策,有望起到疏導作用,疊加IRA框架下補貼細則確定、供應鏈成本下降、項目儲備充足,長期來看,美國大儲需求增長穩健。
美國2023年Q2季度儲能行業創紀錄增長,但表前超過2GW項目延期
據相關數據,2023年Q2美國儲能新增裝機1680MW/5597MWh,創下歷年各季度紀錄。其中,Q2美國電網或公用事業規模(電表前)的部署規模為1.51GW/5.11GWh,占Q2總裝機的91.3%,居于絕對主導地位。
而其他機構在2023年8月底發布的數據更高,2023年Q2美國在所有細分市場共部署了1.931GW。其中,加州是領先者,迄今為止美國表前近一半(49%)的裝機容量位于加州獨立系統運營商(CAISO)電網上。加州在Q2總共部署了738MW,主要包括了Moss Landing 項目三期350MW/1400MWh容量的投運。
美國大儲能裝機本可以飆升得更高,但由于并網延遲而受阻,2023年Q2表前已有超過2GW項目出現延期。根據相關數據,美國正在開發的1.7GW新電網規模的電表前(FTM)項目原計劃在第三季度投產,現已推遲到未來幾年,另有380MW項目被完全取消。原因除了供應鏈緊張外,主要是由于各個區域電網公司(ISOs)有大量項目排隊并網導致積壓,無法順利推進并網流程,導致項目延期或取消。
相關機構曾預測,2023年至2027年期間,美國儲能部署規模將達到約75GW。在8月的*新預測中,這一數字已下調至67GW,其中電網規模將占這些新增容量的83%(55GW)左右。
美國2023年Q3季度大儲投運較快增長,但延期狀況仍存
美國2023年Q3投運1MW及以上儲能規模為2.58GW,其中7月單月新增1.50GW,創2023年截至目前的*高記錄。8月美國新增裝機僅485.6MW,環比下滑67.8%。9月美國新增裝機約594.4MW,整體符合預期。美國大儲實際投運低于規劃,延期狀況持續,2023前三季度投運4.38GW,同比增長42.04%,Q4規劃投運4.19GW。
此前,高工產研(GGII)分析認為,美國儲能市場并網延遲的主要原因可以概括為并網研究流程繁瑣和電網改造費用高昂兩點。
一是并網研究流程繁瑣。美國輸配電網絡老化嚴重,電網系統運營商或公共事業公司要求包括儲能在內的新能源項目在并網前進行一系列的并網影響研究,典型的研究流程包括可行性研究、系統影響研究、設施研究三個部分,更詳細地估算項目并網所需的設備、工程和設施改造成本。
二是高昂的電網改造費用。美國電網系統整體比較老舊,隨著新能源接入量的不斷上升,部分電網不堪重負,因此地區公共事業公司和電網運營商往往要求新能源開發商承擔電網和變電站升級等電力設施改造費用。業主若不同意電網運營商的方案,將導致來回多輪談判,并影響隊列后續項目的接入進度。
美國部分地區清潔能源并網排隊規模及排隊時間
20240204f5fc37de23fb40a2bc1c00a080d8b09c_20240204c2b45dd2f50141ab9227a7d3239366fc
資料來源: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2023年9月
2023年,美國儲能項目排隊容量已超過600GW,其中僅有10%獲得并網許可。光伏配儲項目從提出到投運時間已超過70個月。單位容量的并網費用也較2010年代增長數倍。
好消息是,鋰價下降背景下美國儲能單位建設成本亦明顯下降,且美國聯邦能源監管委員會(FERC)已推出簡化流程、加快并網的疏導政策應對并網排隊問題。同時,在5月,IRA框架下的儲能補貼細則得以確定,美國針對5度電以上儲能系統,給予*高30%投資退稅減免(ITC),且對于搭載在美國本土制造的電池的儲能系統,將給予10%投資稅收抵免。
壞消息則是,美聯儲利率正處于高位將會增加企業的借貸成本,影響企業投資和擴張,且除了電池之外,現在主要是其他關鍵組件受到供應鏈限制,高壓變壓器、開關設備甚至外殼的交付周期都比以前長得多。
但總的來看,在政策疏導、補貼細則確定、成本下降等有利因素推動下,美國大儲需求仍然旺盛,項目申請量屢創新高。
對于美國大儲部分規劃項目出現并網裝機延遲,寧德時代也在2023年10月19日的電話會議中表示,“這只是需求的遞延,不是消失。長期來看,在碳中和情境下,儲能需求增長穩健?!?/p>
因此,目前來看美國儲能明年需求無虞,預計頭部儲能電池廠商、頭部集成商和核心部件供應商仍將維持項目渠道、生產成本、產能等方面的優勢,有望持續獲得良好業績。
[聲明]文章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新聞信息,文章僅作交流學習使用,也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時間刪除內容!
本站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 本站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終解釋權。